王忠和

王忠和王忠和,1946年出生,辽宁丹东人,1963年毕业于丹东艺术学校,后进修于鲁迅美术学院,从艺四十余年,现任丹东中山画院院长、民革中央画院理事、香港国际画院客座教授、香港国际画院当代艺术委员会主席。曾先后多次赴美国、欧洲、东南亚、日本等国进行艺术交流、展览,其作品多有参展、刊发、入集,并为国内外友人、国家领导人、艺术机构收藏。

旅法画家顾公度(联合国造型艺术家委员会委员,法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评论:

王忠和的每一幅画是心灵的呐喊,灵魂的奔驰,精神极至的表现,也是长期修炼后所产生的心灵火花。

他的作品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下,体现了其自身个性的创作心境和真诚的心灵情感.在其淋漓痛快的笔触色彩中,透出的是勃发的生机和涌动的生命感召力。

他是一位在艺术形式上的创新者,让我们从中得到更多的生命感受。(2008.10.06)

绘画于我——王忠和

我自幼喜爱绘画,对物象的完美再现能力曾是我努力和追求的目标。也曾陶醉于表达现实物象与情景叙事的创作中。然而生存的体验与时代的变迁让我更深一层地看到人生与绘画的本质。

今天对于我而言,虽然,从潜在的目的上,绘画仍体现了我的观点和态度,但已不再是表达物象以及情节叙事的手段。现实社会中人世的变迁与沉浮,令置身其中的人们情感随之起起浮浮,然而当我们放眼这个无限而有充满生机的宇宙时,才会发现相对于浩瀚深远的宇宙世界,我们所追求和认识是多么的有局限与微不足道。自然宇宙在生生不息的运动中体现出的宁静与阔大胸怀中,同样也蕴涵了人的生命与内在情感的起伏跌荡。对神秘自然宇宙的想望能将我们暂时带离现实的喧嚣和焦虑。

我选择用画布与色彩去诠释对这种博大生命力的感悟和体认。希冀凭借更为原始而非社会文化的力量,将色彩、结构幻化成一种优美、流动、透明的气韵,从而体现出我对自然生命流动的韵律以及对生命的体认和感悟。有时绘画如潜意识驱使的运动,或者是一场无法预期的游戏,然而,从更深一层意义上来说,其实是内在情感与意识的宣泄,也是心灵与情感的一种净化,当我试图将内心无法言说的世界展现出来时,心理的种种淤积就会在那种时刻被散发掉。因此,我之于绘画要求并无太多,而绘画带给我的却远远超出所求。

灵 性 对 自 然 的 创 化——王忠和的意象化风景(岛子)

画家是神圣启示的领悟者,但他更重要的是一个形式的探索者、创造者。领悟神圣的启示,并运用自然所供给的任何材料来构筑一个精神与美的世界。唯其如此,他才能对艺术拥有深刻的良知。进而,他才有可能从与自然的从属关系中超越出来,获得精神的自由。

王忠和近年的绘画表达的主题是其心灵对于自然创化。他是一个勤奋的形式探索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其绘画艺术逐步形成了以下几种基本要素:原始而非智力化的基本形体符号;纯粹形式(色彩、结构)的音乐性构成;超意象的质感效果等。画家把这些基本要素结合在风景的绘画语境之中,并由想象力来统摄这一切。在这种对想象力的膜拜中,画面的每一部分都处在一个被发现的位置里,它们联接了梦想与现实。这种探索最终要求一件作品既能令自身的意味达致完全的清晰,又能提供给感官以高尚的愉悦。或者说,这二者必须完全结合为一体以致作品达到完美与和谐。

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王忠和十分强调作品的制作感,但又能够不失自然天成的旨趣。为此他运用许多不属于油画的材料,它们在效果上显示了一种优美、流动、透明的气韵,极大地丰富了个性化的绘画语汇。此外,他的风景作品整体气氛具有多重层次的神秘特性,以及由此而在空间中产生的绵延感,这些正是他全力追求的,也就是切近心灵对于自然创化的一种形而上了悟。

王忠和绘画作品在风格上是意象化的,基本上是属于抒情的、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的风格。他的意象化绘画风格是建立在意境美学精神上的,其特征是以写意的手法、运用意象语言的隐喻性,营造艺术意境。其旨趣为“隐秀”。隐,以复义为工;秀,以卓绝为巧。“隐”,意味着含而不露,意味着超乎象外的多重意义,这正是写意性、抒情性绘画艺术的价值和画家的追求。虚实关系的美妙体现是其原则,虚,指繁复、博大的内心世界,或人对现实世界、想象世界的内在感知与体验;实,是客观存在的与人相对峙的物象世界。但虚实相生、婉转含蓄、情景交融仅仅是意象绘画的原则,何以才能以实为虚,化虚为实?何以才能化景物为情思、化情思为景物?何以才能将某种特定的心境、体验、感受进行物化处理并把它们呈现在人的眼前?

对内心世界进行物化处理的方式有许多,从而为意象化绘画带来许多可能性,王忠和采取了以隐喻营造意象,以意象化抒发本我之情,从而实现其风景绘画的审美境界。因此其作品中既有水墨艺术和书法艺术的传统写意法度,又有新的时代特征。画面上的笔触简化到最少的程度,代之颜色的泼洒与滴沥,以释放激情的涌动,使之形成天地万象流变的气韵和色彩,其画面很少强烈冲突与对比,在看似无意识的用笔与丰富的色彩上营造自然和谐。意象绘画的优越性就在于回味不尽的言外之意,以小见大,以简写繁,以气韵代结构,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形式探索或形式主义艺术在当今面临的是一个后现代语境的文化历史条件,这一条件的设限在于:在语言论美学转向之后,形式美学包括抽象形式的自律性——无论侧重情感和感觉表现的“热抽象”,抑或侧重组织结构、传达宇宙意识的“冷抽象”,都面临失去文化变革的社会功能,因而它所允诺的神性领悟、自由涵义的艺术价值,必然要在新的“炼金”意志或“内在需要”中去重新塑造精神内涵,以各种差异见证“不可见证之物”。因此可以说多元主义为形式主义的终结带来了精神纯粹性的缓刑,同时为秉持内心严肃与艺术真诚的艺术家带来了凌越进化论艺术史的极大可能。在此顺便指出,从赵无极、台湾“五月画会”、“东方画会”以及高行健等海外意象化的绘画形式实验,为我们提供了意象艺术发展历史思考的新视角和路向。

王忠和的意象化绘画艺术大致可分为两种不同的探索意向,同时亦是区别发展的动力:前一种趋向于事物的“基本符号”的对应性,由于它植根于精神世界的本质纯洁性,因而也必然以最少的形象来表达。其理想视角中是人类情感的泛文化的符号形式,意象化的实现即艺术符号(Art Symbol)——人类普通情感的载体,亦是艺术家思想状况的症候。循此推衍而来,艺术的基本符号从人性论观点引伸出人“符号的动物”取代于“理性的动物”,由“社会动物”祈向于“审美动物”,这同样适合其意象化艺术的本体论。由此可以看出,画家热衷于将艺术本质的探询直接同人的本质所思结合起来,从而在对于人的自然、文化处境之解释中寻找未被定义的原始意象,这种探索表明了画家的超然悟性。“基本符号”的作品,主要是其画面中的元素由意象化的女性人体构成,非人非神,人神同体,形如天使,天使是贯通人与神、自然与精神的意识中之象,这种意象表现了自然创化中有灵性的存在,含有浪漫的抒情性。

黑格尔曾用一个忧郁的句子写道:“当哲学以灰色描绘其灰时,生命的形式接着就变老了。”当代艺术的观念化倾向,其实是受到了分析哲学的侵蚀,其负面逻辑使艺术与哲学自身同时陷于自身的目的性策略。然而,艺术对哲学的“报复”或者激励就在于它的混沌无序、天真烂漫、非确定性而且非理性。哲学家以整体性的名义构筑的迷宫并不是艺术的避难所,相反可能成为灵性的牢狱。在对反的意义上,可以理解王忠和意向化绘画的另一个趋向,即进一步疏离理性逻辑,转向流动、漫漶、非确定性、甚至非形式的相对观念。但他并不放弃风景的文化质地表现,在新近的风景作品中,画家力求在自然宇宙的洋洋运动中感悟并体现上帝创造世界的神圣力量与魅力,使人产生一种宁静、阔大的境界。流动与漫漶蕴涵着画家千变万化的感觉和内在情感的起伏跌荡。因此画家转向纯粹的自然宇宙抒情和神圣的赞美,并非是对艺术意义深刻性的逃离,而是由于当代社会资讯的过度膨胀、具像传媒迷离交错而激发的一种人文回归,一种在世俗烟尘中对星空的仰望姿态。比较而言,现代西方诸抽象艺术画家在二度空间求取精神性的无限场域,例如硬边、色域绘画、极简主义等;东方的意象画家¬¬则在完整的西方抽象艺术史之外重新寻求到东方智慧中某种阐释自然宇宙的视觉语言,从符号的象限走向自然流变的意象空间,缘此以澄怀观物的经验作为神超理得、得意而忘形,进而忘象的艺术追求,诚所谓:“本乎形者融,灵而动者变,心止灵所见,故所托不动,目有所极,故所见不同。于是乎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王微《叙画》)。

当代意象化风景绘画的意义在于,它不仅仅从深度生态主义的维度回应全球生态环境危机;更重要的是,艺术家要倾心领悟神性启示,适切地给出一种启示性的艺术范式。惟愿如此,人类失衡的感性世界方可回到永恒神恩的阳光谷地,重获植根于大地和整个自然宇宙的精神基础。

作品展示:
 国画-慧系列
68x68
国画-慧系列
68x68
国画-乾梦系列
58x48
国画-乾梦系列
68x68
国画-乾梦系列
68x68
国画-乾梦系列
68x68
布面油画-玄
100x80
布面油画-玄梦
150x120
布面油画-玄梦
70x50
布面油画-玄梦
60x45
布面油画-烨
100x80
布面油画-天姿
90x60
联系方法:

大陆代理:无锡名家画廊

电话:0510—82414800
手机:13861683138、13382248255
网站:www.wxmjhl.com

海外代理:香港国际画院加拿大分院

电子邮件: info@hkiaa.ca
电话:(1)416-465-9527